中国的房地产危机已进入第三个年头,已经成为经济的一大拖累因素。
三中全会召开之际,中国领导人仍专注于经济安全,未顾及一些长期存在的问题。
中国领导人习近平希望将中国打造成一个在技术创新方面引领世界的制造业巨头。他对这一愿景的追求正日益拖累中国经济。
中国经济增长正在放缓,而且更加不平衡,出口和对工厂的大量投资给经济带来支撑,而经济的其他大部分领域却萎靡不振。消费者正在控制支出,房地产市场依然低迷,地方政府债台高筑,外国投资者纷纷撤资,而与此同时,中国人口迅速老龄化。
然而,随着习近平继续把加强中国经济安全的措施放在其他优先事项之上,外界对他在本周举行的一次重要中共会议上做出重大方针调整的期望很低。
这次会议是五年举行一次的三中全会。过去,三中全会曾带来轰动全球的重大经济改革,比如1978年的三中全会,当时的领导人邓小平将中国推上了经济自由化的道路,为中国几十年的高速增长铺平了道路。
然而今年,习近平似乎更专注于采取措施使中国减少对西方技术的依赖,减少中国在半导体和其他必需品方面对其他国家的依赖,并在他认为对未来至关重要的行业中占据主导地位,包括清洁能源、电动汽车和先进计算。
为此,也为了支撑经济增长,习近平一直在向中国的工厂投入大量资金。迄今为止的结果充其量只能说是喜忧参半,目前国内经济增长疲软,第二季度经济同比增长4.7%,低于第一季度的5.3%,海外贸易紧张局势不断加剧。大量低价中国商品引发了人们对新一轮“中国冲击”的担忧,即重演21世纪头10年初中国廉价竞争吞噬美国和其他地区产业和就业机会的一幕。
经济学家们说,加大对制造业的投入预计并不能解决中国的问题,甚至可能会使中国与美国和其他国家的关系更加恶化,从而造成额外的损害。
尽管如此,预计此次三中全会仍会给习近平的愿景打上中国政府的政治印记,而不会理会西方国家的呼吁,即将重点放在由更多中国消费带动的更平衡的增长上。经济学家表示,在中国电动汽车、钢铁和其他产品出口激增引发美国、欧盟和其他地区的反击之后,如果政府未能鼓励中国增加对全球商品和服务的支出,将导致更多的贸易争端。
康奈尔大学(Cornell University)贸易政策教授、曾任国际货币基金组织(International Monetary Fund)中国部负责人的普拉萨德(Eswar Prasad)表示,中国经济正在下滑。他称,中国迫切需要更多刺激措施来提振消费,并进行更广泛的经济改革以重振私营部门信心。
中国消费者正在控制支出,加剧了该国的经济失衡。
一些经济学家敦促中国政府推出刺激措施以提振消费。
中共全会过去的中共全会,包括1993年和2003年的全会,以及1978年的改革开放,都推出了有利于市场的改革,这些改革经常被夸赞为推动了中国经济的崛起。2013年,高层官员表示,市场力量应该在经济中发挥“决定性”作用,并放宽了中国实施了数十年的独生子女政策。
经济学家确实预计,今年中国政府将采取一些措施来解决部分问题。他们表示,中国政府可能会对税收制度进行调整,以帮助负债累累的地方政府稳固财政状况,或者可能会设法恢复中国对外国投资者的吸引力。
一些人希望中国政府能更进一步,改革消费税,为地方政府创造新的收入来源,使其能够采取更多措施增加地方支出。另一些人则表示,中国的户籍制度需要改革,以确保劳动者可以搬到有工作的地方,而不必担心住房或子女教育问题。
中国最高决策机构中共中央政治局将于7月下旬召开会议,可能会考虑采取一系列短期刺激措施,以确保中国实现今年5%的增长目标。
问题积聚中国济南的一条正在建设中的高速公路。
但在中国经济面临两大严重且相互交织的危机之际,这些措施可能不足以让中国经济重回正轨。这两大危机是房地产市场的下滑以及地方政府积累的数万亿美元隐性债务所带来的风险日益迫近。
在中国政府收紧对开发商的限制以控制过度借贷后,中国的房地产危机已进入第三个年头。房地产及相关行业曾占中国年度经济产出的四分之一,但现在已成为主要拖累因素。周一公布的数据显示,2024年前六个月房地产投资同比下降10.1%。
自2022年底以来,中国政策制定者已推出一系列措施试图重振房地产市场,包括降低房贷利率和取消许多购房限制。中国政府5月底推出了进一步的措施,鼓励地方政府收购未售出的住房并将其改为保障性住房。
但这个药方似乎并未奏效。今年前六个月的新建住宅销售额同比下降26.9%。《华尔街日报》(The Wall Street Journal)基于国家统计局的数据计算的结果显示,6月份中国70个大中城市新建住宅销售平均价格同比下降4.9%。
与此同时,尽管政府采取措施解决烂尾楼问题,但仍有数以百万计套期房未完工。中国央行向商业银行提供了270亿美元的保交楼贷款支持计划,用于无息放贷给房地产开发商,以让它们重启建设项目。但银行因担心风险太大一直不愿放贷,这些信贷基本没派上用场。
房地产开发商已不再从地方政府购买土地用于新项目,从而使各城市少了一个重要资金来源。根据财政部的数据,地方政府土地出让收入在2021年至2023年间骤降33%之后,2024年前五个月同比又下降了14%。
分析师表示,许多省市目前陷入严重的财政困境,无法偿还近年来为保持经济增长而欠下的估计7万亿-11万亿美元的表外债务。由于要支付这些债务的利息,一些地方政府支应基本公共服务和其他优先事项的能力受到限制。
其他棘手的长期挑战包括应对人口老龄化和提高生产率增幅。
工厂来解围?中国领导人习近平优先考虑对可再生能源等科技主导型产业进行投资。
习近平希望通过促进制造业来提振经济,以抵御这些阻力和其他不利因素。中共的一些口号体现了他的目标,例如“新质生产力”和“高质量增长”,指的是习近平认为可以推动中国下一代增长的科技主导型产业。
但习近平计划的弊端日益显现。只提高工厂产量而不刺激需求,导致物价连续数月下跌,企业利润疲软,国际上对中国出口激增的不安情绪也日益加剧。在中国,从事服务业的人数多于制造业,但习近平的愿景却很少提及如何提高他们的收入和支出。
周一的经济数据凸显了中国当前增长模式的不平衡。中国6月份的贸易顺差创下单月最高纪录,而今年前六个月的工业增加值同比增长6%。同期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仅增长了3.7%。
法国兴业银行(Societe Generale)首席中国经济学家姚炜(Wei Yao)在周一的研究报告中表示,中国经济正表现出严重的失衡;经济依靠外部需求和供应侧的努力艰难前行,国内需求仍然非常低迷。
赞(166)